1: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采取()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
单项选择题
A、言语提醒
B、非言语暗示
C、有意忽视
D、暂时隔离
2: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3: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单项选择题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4:中华腾飞,系于企业;企业腾飞,系于企业家。因此,中国经济的起飞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下列哪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与上述推理方法相同()
单项选择题
A、红盒中装蓝球,蓝盒中装绿球。因此,红盒中不可能装绿球
B、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价值,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价值低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
D、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自于勤奋,勤奋需要意志支撑。因此,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
5: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单项选择题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B、夸美钮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6:共青团是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判断题
对
错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场独立
B、自主性
C、场依存
D、沉思型
8: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单项选择题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9: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
多项选择题
A、平等
B、和谐
C、互助
D、民主
10:技能是一种合乎法则的习惯动作。()
判断题
对
错
11: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张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苟子
12:__________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单项选择题
A、知识
B、应用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
13: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
A、冯特
B、弗洛伊德
C、詹姆斯
D、罗杰斯
14: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同辈群体可以分为()
多项选择题
A、娱乐型群体
B、学习型群体
C、违规型群体
D、运动型群体
15: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多项选择题
A、教材的深度和结构
B、课时分配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D、学科顺序
E、教材的内容和范围
16:《团章》规定泪团员在30人以上的单位,就可以建立总支部。()
判断题
对
错
17: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判断题
对
错
18:“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心理现象是()
单项选择题
A、感觉对比
B、后象
C、感觉适应
D、联觉
19: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单项选择题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0: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单项选择题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汽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22: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有()。
多项选择题
A、学习的指导者
B、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D、心理保健者
E、教育科研人员
23:学生的()体现在学生入学后,自然地把老师作为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单项选择题
A、主体性
B、创造性
C、依赖性
D、向师性
2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单项选择题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5: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
单项选择题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甲骨文
26:在中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讨论法
27: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
单项选择题
A、选择功能
B、鉴别功能
C、动力功能
D、陶冶功能
28:义务教育的基本特性是()
多项选择题
A、强制性
B、普遍性
C、义务性
D、全民性
E、特殊性
29:某中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容易见异思迁。他属于传统气质类型中的()
单项选择题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0: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单项选择题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31: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单项选择题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32: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
单项选择题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33:下列哪个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单项选择题
A、乌里
B、梅伊曼
C、瓦斯凯
D、克伯屈
34: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二至七岁的儿童处于()
单项选择题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35: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此过程是()
单项选择题
A、教学评价
B、测量
C、测验
D、控制
36:“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单项选择题
A、古代社会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37:人的记忆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单项选择题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8:()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单项选择题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39: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单项选择题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40: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1: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l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
单项选择题
A、加涅
B、布里格斯
C、凯勒
D、波思尔思韦特
4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单项选择题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43: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单项选择题
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44: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
单项选择题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4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单项选择题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46:加涅认为,学生智力技能的学习包括辨别、()定义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五个层次。
单项选择题
A、知识运用
B、知识领会
C、综合分析
D、具体概念
47: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
A、维多里诺
B、拉伯雷
C、埃拉斯莫斯
D、夸美纽斯
48:班杜拉的观点和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判断题
对
错
49:课堂上有两个学生正在交头接耳,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
单项选择题
A、言语提醒
B、非言语暗示
C、有意忽视
D、暂时隔离
50: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单项选择题
A、机体正常发育
B、社会实践
C、认知能力发展
D、思想品德形成
51:。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52:我国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6年3月18日由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判断题
对
错
53:下面观点属于皮亚杰的是()。
多项选择题
A、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
B、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成熟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C、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成运算四个阶段
D、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54: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她都会改正过来。这表明尚老师()。(2015年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55: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单项选择题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56: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判断题
对
错
5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
C、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8: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单项选择题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59: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0: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单项选择题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A
解析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由此诞生。
4: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必要条件的传递性,即A是B的必要条件,B是c的必要条件,那么A是C的必要条件。
5:答案C
解析
6:答案错误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9:答案A,B,C,D
解析 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和民主的。因此,本题选择ABCD选项。
10:答案错误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A,B,C,D
解析
15:答案B,C,D
解析
16:答案正确
解析
17:答案错误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做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A,B,C,D,E
解析 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
23:答案D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学生向师性的具体表现。
24:答案D
解析 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5:答案B
解析 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26:答案B
解析
27:答案D
解析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陶冶功能。
28:答案A,B
解析
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B
解析 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31:答案C
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确定目标。
32:答案A
解析 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33:答案D
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34:答案B
解析 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l5岁)。
35:答案A
解析
36:答案D
解析 “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它倡导教育的“终身化”。
37:答案B
解析
38:答案B
解析 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39:答案C
解析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40:答案C
解析 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1:答案C
解析
42:答案C
解析 恐怖症与一般恐怖反应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非理性。
43:答案C
解析
44:答案C
解析 略
45:答案C
解析
46:答案D
解析
47:答案C
解析
48:答案错误
解析 答:错误。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这一基本论调并不十分确切,因为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49:答案B
解析
50:答案B
解析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人的身心发展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和发展。
51:答案D
解析 “过渡阶段”所在原句为“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删掉用作修饰的词语,剩下的主干为“居住方式视作过渡阶段”,由此可得出答案。
52:答案错误
解析
53:答案A,C
解析
54:答案C
解析 尚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表明尚老师勤恳敬业。
55:答案D
解析
56:答案正确
解析
57:答案A
解析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58:答案A
解析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
59:答案D
解析
60:答案D
解析
Copyright C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人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雅安人才网 鲁ICP备16006088号-14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202004810006号
地址:中国.雅安 EMAIL:kf@yarcw.net.cn